英德星空体育直播app:
2025年是国机集团开展“振兴纺织机械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3年来,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纺机”)旗下各子公司应声而动,硕果累累。
《中国纺织报》将陆续推出“振兴纺机见实效”系列报道,综合反映3年来经纬纺机围绕提高核心功能,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以及为服务纺织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近日,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宏大”)瞄准国际领先标杆创新研发的JWF1006型往复抓棉机(门架式)和JWF1222型梳棉机两款新型清梳联设备,先后完成首台样机的试制工作,并顺利通过公司机械鉴定。
JWF1006型往复抓棉机(门架式)和JWF1222型梳棉机的成功研制,是郑州宏大在“振兴纺机三年行动规划”引领下,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所迈出的坚实一步。两款新产品的研发上市,完善了公司清梳联产品多场景应用、多价值输出的产品矩阵,基本形成了“上市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为公司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差别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目前郑州宏大清梳联产品和流程配置齐全,技术领先,引领行业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在纺机振兴三年行动计销售梳棉机4102台,整体实现出售的收益13.57亿元。整个“十四五”期间,公司预计可实现出售的收益约16亿元,增长约35%;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8%左右。”谈到“振兴纺机三年行动”的成果,郑州宏大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安军岭表示,企业超额完成了行动初期设定的目标。
除了JWF1006型往复抓棉机(门架式)和JWF1222型梳棉机,郑州宏大自主研发的JWF1234型梳棉机不久前也通过了机械鉴定。
“‘振兴纺机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新产品总体性能明显提高,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安军岭介绍,郑州宏大构建了清梳联产品的代际研发体系,完成了第四代清梳产品技术升级和第五代清梳产品创新研发。
产量方面,一机一线清梳联流程的最高产量达到2000千克/小时,一机双线清梳联流程的最高产量达到3000千克/小时。梳棉机方面,JWF1218系列梳棉机突破高速高质瓶颈,稳定生产出条速度达到300米/分钟以上,最高产量达180千克/小时,较上一代产品能耗降低约18%,创造了郑州宏大梳棉机在生产速度、产量、生条质量等多方面的新纪录。JWF1222型梳棉机构建新的技术储备,设计最高出条速度500米/分钟,最高产量为200千克/小时。
从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销售至今年5月,JWF1218梳棉机累计销售400余台,实现出售的收益超1.6亿元,慢慢的变成了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清梳联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方面,郑州宏大组织开展了清梳联智能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工作,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控制机制,实现生产和工艺数据的联通、采集和动态优化。2024年,企业已完成15条生产线%新安装生产线。
此外,郑州宏大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的发挥公司在“开清梳”方面的技术优势,克服多重困难,为客户个性化开发处理“头道绒”纤维的开清生产线种产品适纺性的研究,目前该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方面的空白。
企业自主研发的JWF1016A型抓棉机打破传统单臂结构,首创双臂同步抓取技术,工作幅宽达2×2.4米,解决高混棉需求与效率瓶颈,产量提升至3000千克/小时,混棉均匀度提高30%。
2025年,郑州宏大研发的双锡林梳棉机试制完成,在用户试验现场一次开机成功。双锡林梳棉机采用双锡林+双盖板结构,棉结/短绒去除效率达95%,生条纤维伸直度提升25%,适用于羊绒、莱赛尔等高端纤维;一次开机成功率达100%,可替代进口设备,成本降低50%。
郑州宏大还热情参加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研究,研发分拣、开纤、分级等系统的成套设备。废旧纺织品循环技术基于逆织造原理的柔性开松工艺,解决混纺织物成分分离难题,可推动年回收5万吨废旧纺织品,减少20%原生资源消耗。
数据印证了郑州宏大坚实的创新步伐。截至2025年5月30日,“十四五”期间公司获专利授权3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主持或参与标准制订、修订9项,获得恒天集团各项科技奖4项。
顺应当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大势,郑州宏大以工艺数字化为基座、数据驱动为引擎、订单价值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闭环。
安军岭介绍,在研发工艺数字化上,2023年郑州宏大建成SAP-PLM研发平台和CAPP工艺平台,实现研发系统标准化与全流程数据贯通,将设计周期缩短30%;在生产运行智能化上,企业依托CRM、PLM等系统构建数据中枢,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需求—制造全链追溯,装配效率提升50%,月产批次从2次增加到4次,能更快地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变化;在经营管理一体化上,以订单驱动价值链协同,优化后2023年出售的收益达4.11亿元,新产品贡献率达到75.91%。
未来,郑州宏大将聚焦绿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推进AI技术融合应用,实现全链数字化。企业将深入研发废旧纺织品分拣开松技术,切入循环经济领域,并推进设备低碳认证;探索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预测性维护(如各类轴承寿命预测),减少设备停机损失20%;启动MPM结构化工艺平台,实现工艺知识沉淀与跨部门调用,目标是将新产品试制周期缩短20%-40%。
作为中国纺机行业的“链主”企业,郑州宏大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不仅是引领自身发展,更是带动产业链共同进步,提升整体韧性和国际竞争力。这些年,郑州宏大发挥核心枢纽与关键引擎的作用,通过多维协同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主导制定行业标准9项,提升产品兼容性;整合集中采购需求,优化供应链成本结构;派驻工程师驻场指导供应商,提升制造精度;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规避断供风险;加强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公司通过“标准引领+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形成共生共赢的竞争力体系。
“未来三到五年,公司战略将聚焦‘高效、智能、绿色、定制’方向。”安军岭表示,“振兴纺机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但郑州宏大仍将以清梳联技术全球领军者为目标,深化传统纺纱领域优势,同步拓展新兴纤维市场,通过“清梳联+数字+服务”模式构建全球竞争力。
清梳联产品技术创新瞄准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优化流程与材料,提升单元机性能,清梳联产能提升30%,吨纱能耗下降15%;集成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20%;采用低碳工艺与可循环设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40%;基于模块化设计,组合功能模块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72小时响应+30天交付”快速定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需要机制保障。安军岭介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关键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务实、高效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帮助研发技术人员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高科学技术人员自觉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三是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占比和保障措施。四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尊重每名员工独特的视角和背景,促进多元化创新思维的碰撞,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
随着行业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一直在升级,只有准确判断发展的新趋势,提前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才能保持行业领头羊。郑州宏大积极关注行业相关的政策导向,关注国内外主要竞争对象的市场布局,以及这一些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的变化,推动清梳联从单机自动化、数字化向全流程协同数智化升级。“我们提前布局系统数智化,加大公司产品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探讨研究,集中优势资源对存在的痛点、短板逐一突破。”安军岭表示,郑州宏大将对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经验,不断的提高公司清梳联产品品质和核心技术,使公司在未来成为全世界清梳联技术的领军者和全球一流清梳联装备的供应商,为全球纺织公司可以提供最优的清梳联解决方案。